
主要问题:前庭平衡、手眼协调、专注力。
训练内容:双脚跳、大象爬、抛接球、脚踏车。
参与对象:儿童、家长、老师(或其他家庭成员)
1.双脚跳
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:
游戏目的: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,提升下肢力量,促进身体控制能力。
①先让孩子原地双脚跳30下。下肢力量不足的可以进行辅助(双手、单手)。
②老师在地上放置圆圈,让孩子在圆圈里面进行双脚跳。
③老师在地上把圆圈紧密相连摆成一条直线,示范笔直的从圆圈里面跳过去。
④让孩子们进行双脚跳,在跳歪时,老师可以进行提示,或者辅助,使他回到正确的路线。
⑤老师可把相连圈圈的距离拉长30CM,让孩子们继续跳。
⑥可以摆成S形,Z形,圆圈等不同形状。
⑦此游戏每次进行约10-15分钟,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
2.大象爬
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:
①利用手脚的交互移动,协助身体平衡能力的发达,并可由反应来刺激提升运动企划的能力。
②先将手脚模印,依照手形在外线,脚形在内线方式排列。
③幼儿排成一队,身体提起,屁股抬高,配合手脚模印移动其身体。
④可以改变手脚模印放置的位置,让幼儿重新依新的方法游戏。
⑤此游戏每次持续进行约10分钟,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。
3.抛接球
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:
游戏目的: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,培养孩子手臂动作的灵活性。
①开始时指导者可以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或把球伸向孩子,鼓励他/她伸手来接球。
②如果孩子没有接球、给球的主动性,请另外一位指导者给予身体指导,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、给球的意识,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。
③如果孩子站立不稳或者多动,可以让其靠墙固定姿势进行抛接球训练。
④随着孩子动作灵活性的增强,可以逐渐提升游戏的难度(抛接的距离、球的大小等)。
⑤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,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。
4.脚踏车
主要训练流程或方法:
游戏目的:训练孩子动作稳定性,提高下肢力量、协调能力,提升平衡能力。
①老师示范踩脚踏车。
②让孩子们接触,踩踏脚踏车,首先,先放低的那一个踩踏点,再放高的一边。
③对于能力较差的老师可以提示,辅助,孩子脚放置于脚踏处前端,抬头、挺胸,
老师站立于孩子身后,双手抓于孩子手放于两侧手把处,做左右前后交替向前运动。
④逐渐减少辅助,使孩子能够独自踩踏脚踏车。
⑤此游戏每次约进行15分钟,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